当前位置: 首页 >他山之石

浙江公安“特殊工厂” 带你看身份证诞生记

身份,看得见,摸不着。但一张“证”,瞬间开启你的“体面人生”。

1月8日下午,浙江公安用直播镜头,带您走进“特殊工厂”,直击揭秘民生警务里的这部“身份证诞生记”。

车间特色全国领先:

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当天下午,记者进入制证车间前,根据内务规范管理制度,换上一次性的白大褂、鞋套和帽子,后经过风淋门,吹掉身上的毛发、灰尘等细小物,以确保良好的制证环境。

进入制证车间后,可见墙上的两块LED显示屏,这是车间的电子文化墙,其中右边这块用来显示每日各岗位产量和三色预警系统。三色预警系统,即信息化建设的体现,它通过显示的颜色来指导员工判断制证流转量,使车间员工自主地延长工作时间、调整制证进度、避免证件积压、提高工作效率。当显示的是绿色,说明制证流转量在7万以下,是正常流转量。当流转量在7-10万时,显示黄色;当员工看到黄色提醒,就会自动启动三级响应措施,利用午休加班一个小时;当流转量在10-13万时,显示橙色,启动二级响应措施;13万以上,显示红色,启动一级响应措施。

流程智能全国首家:

实现制证流程信息化

接下来,记者感受了一把身份证“出生”的全流程。可以说,身份证制作流程严格地按照标准化执行,每个岗位的操作都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第一道工序即膜打印岗位,这是信息化建设项目之一。全程用无纸化操作系统,全部在电脑上完成数据卸载、上传以及岗位间的传递等,每张证件的信息都能被随时掌握最新动态。实物则是跟着一块带有二维码的牌子流转,每到一个岗位,扫描二维码就会自动出现这一框证件的信息。这也是全国首家实现制证流程信息化的制证中心。

在膜打印岗位,工作人员将个人化的制证数据打印机打印到膜上,先通过制证流程信息系统将打印数据卸载到电脑上,再把需打印的数据上传到打印机上,在每次打印前,需要对打印机进行校色,保证色彩的稳定性和真实度,然后开始放入空白膜,点击打印后,身份证膜就被打印出来。打印出来的膜分上下两层,用于承载不同的个人信息。

第二道工序是预封装工位,将刚才打印出来的膜和卡体放入预封装机器,通过机器自动化模式将三者合为一体,成为半成品。目前中心配备了5台自动预定位机和1台手动预定位机。

在半成品质检岗位,主要检查预封装后的半成品可能产生的垃圾、毛发、墨粉脱落、划痕、正反面配对错误等各种问题,对有问题的膜退回重新补装。通过半成品质检合格后的证,就送到平压冲切岗位。经过加热加压的工序,将膜和卡体融合在一起,冲切成8张单张的身份证。到这一步,身份证的外观制作就完成了。

制作完成后的证件,还要通过一道成品质检环节,对证件的外观质量做最后一次把关,检测成品证件的四边是否毛刺、毛边,卡片是否有翘曲,卡面是否有气泡、垃圾、黑点、脱粉等,有问题的证件通过系统退回到首道岗位重新制证。质检合格的证件则直接入库,完成了它的“制作周期”。

此外,制证车间里的各种地标线就是用于规范物品的摆放,还有茶水间、更衣间等内务管理都形成了一系列的考核制度,用于车间的规范化建设。

寄送服务全国首创:

身份证“包邮”寄达

不得不说的是,2020年1月,浙江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身份证统一免费快递服务,当天制证、当天发放,真正实现了居民身份证办理“最多跑一次”,释放最大民生福利。

机器人“帮忙”全国首家:

让智能物流机器人做辅助工作

车间里,还有几个橙色的“小家伙”——智能物流机器人,沿着地面贴好的二维码路线“走路”。据介绍,用的是二维码导航、激光防碰撞和智能系统调度等先进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实现制证全流程物料流转自动化,替代了原有的纯人工搬运模式,使每个岗位间的物料传输都可以用机器人完成。制证中心也是制证行业内全国首家采用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搬运。

新闻加点料

浙江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最初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省公安厅大院;

1998年3月搬迁至江干区秋涛路;

2002年9月搬迁至西湖区留下镇西穆坞;

2019年11月搬迁至如今的萧山区钱江世纪城。

中心全力保障全省5000余万户籍人口、2400余万在浙流动人口的身份证以及在浙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制发,并负责全省制证信息质量的技术指导等工作。这些年,中心制证量均超400万,但废品率始终控制在全国较低水平。

发展历程

1986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公安部备案,我省计划建立省制证中心和杭州、宁波、温州、衢州四个制证点,担负全省制证任务。1987年9月,制证中心筹建就绪,并正式投入制证,主要承担绍兴、湖州两个市及所属县的制证工作,同时负责指导全省制证工作。

1992年后,经浙江省公安厅批复同意,我省金华、嘉兴、绍兴三市相继成立了市级制证所。制证中心除指导全省技术制证工作外,具体承担湖州市及所属县(区)和玉环、温岭、黄岩、路桥、仙居、天台、嵊泗、景宁等县(市、区)的制证任务。

1995年,浙江省公安厅下发相关通知,明确于1996年1月1日起全面启动新防伪居民身份证制作工艺。

1998年,制证中心开始承接制作全省公安系统人民警察证。

2001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以下简称“二代证”)。同年10月,我省湖州市被公安部确定全国换发“二代证”试点城市。

2001年12月,根据公安部相关通知要求,我省现有的7家市公安局居民身份证制作所将全部予以裁减,由制证中心承担全省4500万公民的居民身份证制作任务。

2004年3月29日,全国换发“二代证”浙江省(湖州市)首发式在湖州行政中心举行。全国劳模、三八红旗手、湖州市下岗再就业明星秦兰英女士领到了我省首张“二代证”。

2005年,浙江省全面启动“二代证”集中换发工作,制证中心提前并超额完成公安部下达的年度制证任务,工作绩效居全国第三。

2006年1月起,浙江省启用新版临时居民身份证,停止制发旧版临时居民身份证。

2006年11月,按照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通知要求,制证中心开始制作新版人民警察证。

2008年11月,浙江省公安厅将公安机关办理公民申领“二代证”的周期由法定的60日缩短为30日(交通不便的边缘地区和海岛为40日)。

2008年,浙江省在全国省级单位中率先完成集中换发“二代证”工作,开始转入常态化管理。同时完成驻浙部队人员“二代证”集中发放工作。

2010年12月,制证中心通过由国际标准化委员会授权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正式认证审核,成为全国率先引进并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的制证中心(所)之一。

2011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明确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包括指纹信息;2012年,制证中心完成指纹数据库的搭建;2013年底,制证中心开始制作包含指纹信息的“二代证”。

2014年11月,浙江省公安厅推出《户籍管理十二项便民服务措施》,对有需求的群众开放居民身份证快递服务,领证时间缩短至10个工作日。制证中心承担具体工作。

2015年11月,浙江省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异地制证试点单位,与江西省公安机关结对开展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试点工作。制证中心承担具体工作。

2016年9月,除公布电话接受群众咨询外,制证中心在浙江省公安厅门户网站和“民生66”微信公众号(现为“浙江公安”)上分别开通“二代证”办理进度查询业务,满足基层公安机关及办证群众实时查询需要。

2017年4月,制证流程信息管理系统成功上线,制证中心实现制证流程信息9道工序间的无纸化网络传输,开创了全国居民身份证制作行业信息化建设先河。

2018年初,制证中心引进智能物流机器人,成功实现制证车间物流自动流转,迈出了全力打造智能化制证车间的第一步。

2018年9月,浙江省首张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在制证中心成功下线。

2019年初,制证中心研发针对考生、急用证群众的“绿色通道”快证系统并投入使用,深受群众欢迎。

2019年10月,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省公安厅治安监督管理总队先行在杭州、衢州、丽水三市推行居民身份证全国快递和普通证件投递至县(市、区)公安局两项便民服务举措,年底前在全省全面推开。制证中心承担具体工作。

来源:中国长安网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辽宁公安确保春节期间全省治安平稳有序
下一篇: 互联网法院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法治建设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