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安之星

老李的背包

“百宝囊”里都有啥

  “李忠阳移动警务室”桌牌,独居老人台账,不放心的“人、事、物、地、场所”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报告书,矛盾纠纷调解协议书,反诈和远离赌博宣传单,装满李忠阳名片的名片盒,一盒红色印泥,警用急救包,胶带、胶水,血压仪,一组形态各异的螺丝刀……

0a6d702ddb1fa34822a66d5261b669b

背包里的东西摆了满满一桌

  在本溪公安系统,有一个看似普通却装满了传奇的“独一份”背包,它属于本溪市公安局溪湖分局火连寨派出所51岁的社区民警李忠阳。

  见到李忠阳和他的背包是在一个午后,带着好奇,记者迫不及待地现场“翻包”,听老李一件一件细说这个“百宝囊”里的“宝贝”和背后的故事。

  背包里装满了他的牵挂

  这是一个看似普通的黑色双肩包,不同的是,上面印着四个字——移动警务。拉开背包的拉链,率先出现的是“李忠阳移动警务室”的桌牌。老李说,桌牌一摆,不管在哪,“移动警务室”就地“开张”。

  不久前,老李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洪大娘的户口簿破了,用一条条透明胶带粘着,便主动说:“我给您换一个新的啊!”听说免费换,还可以不去派出所,洪大娘喜出望外。隔天,老李背着双肩包,装着提前准备好的资料来到洪大娘家。摆好桌牌,有条不紊地办理,并将新户口簿交到洪大娘手中。“真好,太谢谢了!”老人家摩挲着户口簿崭新的封面笑得合不拢嘴。

  继续翻,老李包里还有一摞文件夹,分别是独居老人台账、不放心的“人、事、物、地、场所”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报告书、矛盾纠纷调解协议书。这些文件是老李工作的基本构成,也是他的重点关注和时时牵挂。

  辖区94岁的尹老,儿女在外地很少回来,她独自守着一间破旧的平房度日。夏天,怕老人院子进水,老李用沙袋垒起院坝;冬天,怕平房温度太低,老李拿来柴火供老人取暖。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老李总是第一个知道,为老人买药,带老人就医。提起李忠阳,老人就抹眼泪:“李子比我的儿女都亲!”

  “惊奇背包”里的想不到

  厚厚一叠反诈和远离赌博宣传单,一个装满老李名片的黑色名片盒,一盒红色印泥,一个警用急救包,胶带、胶水……老李依次拿出这些物品时,记者都没有太过惊讶,直到他掏出一个血压仪,随后又掏出一组形态各异的螺丝刀。

  见记者面露疑惑,老李说:“辖区老年人多,谁说迷糊就帮他量一量血压,带着各种螺丝刀是方便帮他们修修这修修那……”

  年过九旬的吕奶奶一个人住,上个月她给老李打电话,说屋里没有煤了。老李马上过去帮老人把堆在院里的煤搬到屋内。进出时,老李发现老人家的木门下沉,开关很费劲。于是,他从背包里拿出螺丝刀,很快帮老人把门修好了。

  背包里的东西看似杂乱,但对老李来说,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旧书包陪他走过沟沟岔岔

  记者见到的黑背包是去年底派出所给他换的新装备,在那之前,老李一直背着儿子淘汰下来的旧书包。那个旧书包陪着老李走遍了辖区的沟沟岔岔。

  老李分管营子新村、火连寨村2个行政村2500多户居民,辖区最远的骆驼岭开车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附近,下车后还得再走一段山路。到了冬天,因为路滑,车子开不上去,老李就要走上近5公里山路才能到达岭上。“刚开始,路不熟,我经常走岔道,上去和下来都不是一条道!”老李笑着回忆。

  岭上没有自来水,每天送水车都会去送水,村民们拿着水桶去接水,然后倒进自家的水缸里。岭上有25户人家,现在常住的有7户。虽然只是寥寥几户,但老李从不肯落下一家。

  一年冬天,一位村民给老李打电话,说儿子病了,不知道咋办才好,让老李过去帮着想办法。老李二话没说就出发了。山路上满是积雪,老李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翻山来到村民家。他说:“村民找到我是信任我,再远我也得过去!”

  背包里装不下的故事

  背包的容量毕竟有限,还有很多故事是背包装不下的。

  在火连寨派出所办公室,教导员于洋拿出一个大大的纸卷,在办公桌上摊开来,上面贴着数十张平面图,记录了“一标三实”工作的每一次进展。

  最初的那张营子新村责任图是老李用铅笔一户一户画下来的,每一个标号都对应着姓名,密密麻麻又井然有序。图上浸润着老李的心血,也印刻着老李的决心。 

  上世纪50—80年代,营子新村建起800余间员工格子房,底数不清,产权不明,隐患较多。“一标三实”工作开展后,老李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

  记者跟随老李来到位于半山腰的营子新村,看到一排排挤挤挨挨的格子房,从外表看不出哪个“格子”里住着人,也看不出一个门里住着几户人家,有的房间甚至从房顶长出了树。

  去年夏天,老李白天带着徒弟单鉴英拿着镰刀来到闲置院里,打掉长到一人高的草。傍晚,村民做饭时,他们到房子后面数烟囱。“看哪个烟囱冒烟,就知道哪家现在住着人。”

  经过半年多的早出晚归,师徒二人终于捋清了全部812户居民信息。

  “不少工人都不记得还有这么个房子了,你费这么大劲干什么?”面对他人的不解,老李说:“核实准了,不只是为了管理上的人房合一,将来如果占地动迁,不仅政府放心,群众也受益。”

0f9952a60bd2cbabb8649d86eb57152

李忠阳(右一)将新户口簿送上门

  对话

  将警务移动到百姓心里

  采访老李并不容易,因为他不善言辞,问一句答一句,不会多说一句。可他的有一说一,他眼神中透出的真诚,带给记者最深切的感动。

  记者:为什么会主动提出打造“移动警务室”?

  李忠阳:最开始有这个念头,是因为看到有的村民家离派出所太远了,过来办事不方便,我心里着急。后来,考虑到反正我每天工作都是在村里,不如就把能想到的东西都背在身上,把服务送到村民面前。

  记者:自去年以来,你成功调解了89件矛盾纠纷,有什么“法宝”吗?

  李忠阳:我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三多三说工作法”——多主动、多倾听、多互动,家事上门说、难事专门说、大事众议说。不管多小的纠纷,我都认真对待,而且保证公平公正。

  记者:你觉得做社区民警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李忠阳:我一直觉得,我做的都是社区民警应该做的事。人心都是肉长的,村民认可我、信任我,有事能给我打电话,我就觉得很高兴,所以不管谁找我,不管多远多晚,我都会去!

  老李的话平实质朴,真实得不加一点修饰。这份真,源自他的初心,也汇聚成他身上的光。他的移动警务不只走进了百姓家中,也一步步走到了百姓心里。

  声音

  李忠阳爱人牛丽丽:俺家老李忠厚老实,做事靠谱,就是干起工作来不顾家,单位的事永远比家里的事重要。但看到村民们那么信他,有啥事都找他,我和儿子也觉得很骄傲!

  火连寨派出所教导员于洋:老李不爱说话,从来不会宣扬自己的付出,但他的事迹越挖越多,都是他一件件干出来的。他用真心真情和踏实工作换来了群众的信任。前阵子,我到村里去调解,村民见了我就问:“你能调明白不?不行我找老李。”可见村民对他真是百分百信任。

  李忠阳徒弟单鉴英:我跟着师父3年了。最开始,我经常觉得他干的不是警察该干的活。人家有事找他,他管;人家没找他,他看到了也要管。现在我知道了,社区民警就得像我师父这样,只有我们真心对待村民,帮他们解决困难,他们才会更好地支持我们工作。我也要成为师父这样的民警!

  火连寨村村民王淑芝儿子杨德茂:我妈患有老年痴呆,总觉得自己丢了东西,每次犯病就给李警官打电话。我不能常回家,就给我妈屋里和院里安了监控。从监控里,我能看到李警官总来帮我妈搬洗衣机。因为我妈隔三差五就给李警官打电话说有人偷她洗衣机,李警官就赶过来,配合我妈把洗衣机从院里搬到屋里,下次再从屋里搬到院里,就为了让我妈安心。就这一点,我这个亲生儿子都做不到!

  营子新村村民朱某坤:我丈夫心梗不能干重活,我的两个弟弟因为贩毒被判无期,我儿子因为诈骗入狱多年。李警官知道我家的情况后,总给我送米面油和生活用品,还帮我丈夫找了份不用做重体力活的工作。李警官就是我家的恩人!


信息来源:辽宁法治报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以信心爱心唤春风——记丹东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所长陈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