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他山之石

志愿“小厨”品出家常好滋味——走进沈阳市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和平新村社区“妈妈厨房”

工作亮点

  “‘妈妈厨房’是2023年4月起开始营业的,这是一支由平均年龄67岁的老年居民自发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因为先期来这里工作的志愿者大多是退了休的妈妈们,所以‘妈妈厨房’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沈阳市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和平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明伟向记者介绍道。多年来,志愿者“妈妈”们在“老有所为”中实现价值,在“赠人玫瑰”中收获幸福。

孩子就餐

社区的孩子们在“妈妈厨房”就餐

  日常助餐

  社区里的“暖心食堂”

  初春沈阳的室外仍裹挟着些许寒气,但蒸腾的热气却已从沈阳市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和平新村社区“妈妈厨房”的玻璃窗漫溢而出。“为切实解决居民就餐难题,我们也没少走弯路,不是持续时间不长就是运营成本过高,总是无法让大家真正受益。后来,和平新村社区在党建引领下,下定决心改革,结合居民代表们的建议,决定在社区中招募志愿者组建自己的社区厨房。”张明伟介绍道。

  “我是第一个报名的,当时我就想,别的重体力活咱干不了,做饭这事咱拿手啊,自己的食堂就自己办!既方便自己也方便大家,何乐而不为。”就这样,63岁的宋阿姨成了社区里第一个报名的志愿者。“现在我们的队伍更壮大了,不只有妈妈们,还有爸爸们,他们扛煤气罐、和面、切菜,也是干得有模有样。”宋阿姨笑着对记者说。 

  如今,“妈妈厨房”已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的暖心依靠,不仅为辖区内老人、孩子、上班族等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就餐便利,还让大家在就餐时热络地唠家常,使邻里关系愈发亲密,每个人都沉浸在社区大家庭的融融暖意中。

  特殊关怀 

  老人们的“守护天使”

  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一些老人们需要特别关爱。“妈妈厨房”的志愿者们深知这一点,将雷锋精神融入对老人们的关怀中,用实际行动诠释温暖与担当。

  “我们每月都会为60岁以上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精心准备长寿面、爽口小菜和生日蛋糕,让老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温暖。”和平新村社区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推出“暖心送餐”服务,90岁以上老人还可享受免费就餐福利。

  “这些志愿者们比亲闺女还贴心,他们的关怀让我那冷清的屋子有了家的温度。”和平新村社区振玉里小区90岁的孙姨独居多年,志愿者们不仅定时送餐,还主动承担起代购生活用品、陪伴聊天等“额外任务”,孙姨是逢人就夸赞。

  多元服务

  社区治理的“志愿先锋”

  “妈妈厨房”的志愿者们不仅用美食温暖着居民的胃,更以“银发智慧”绘制基层治理新画卷,他们走出厨房,将服务半径延伸至楼栋院落。

  “2023年11月,我们创新推出‘微网实格’治理模式,志愿者们化身微网格员,把自己所在的楼院单元当作‘第二服务站’,协助社区网格员开展入户采集居民信息、排查基础设施问题、调解邻里矛盾等工作。” 张明伟告诉记者,在日常走访中,志愿者们摸索出一套实用的“问题分级处理法”:遇到管道漏水、电线裸露等紧急情况马上向社区网格员报告;碰到宠物扰民、噪音纠纷等小矛盾,当场帮忙调解;发现独居老人未归、残疾人需要帮助等特殊情况,立即启动应急处理。 

  据介绍,自推行“微网实格”以来,志愿者协助社区网格员更新人员信息1979条,主动处置问题32件,110报警类工单同比下降30%,12345热线诉求解决率达98%,较去年提升20个百分点。这支平均年龄67岁的志愿服务队,正以“银发智慧”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信息来源:辽宁法治报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以案为鉴守底线 多方共治护民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系列执法维权典型案例...